大悲咒原文网
标题

星云大师《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来源:大悲咒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5 09:13:24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好!我今天想从衣食住行来谈禅宗的生活。衣食住行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讲到生活,我们都离开不了衣食住行;而在佛门里修道的禅师,他们衣、食、住、行的情形又是怎么样呢?有人问法华山的全举禅师:‘当初佛陀勉励弟子们要发四弘誓愿,请问禅师:你的弘愿是什么呢?’全举禅师回答的非常妙:‘你问起我的四弘誓愿,我是;饥来要吃饭,寒来要添衣,困时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今天想从衣食住行来谈禅宗的生活。

衣食住行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讲到生活,我们都离开不了衣食住行;而在佛门里修道的禅师,他们衣、食、住、行的情形又是怎么样呢?

有人问法华山的全举禅师:‘当初佛陀勉励弟子们要发四弘誓愿,请问禅师:你的弘愿是什么呢?’

全举禅师回答的非常妙:‘你问起我的四弘誓愿,我是;饥来要吃饭,寒来要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要风吹,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天冷了要穿衣,疲倦时伸腿就睡觉,天热就想吹吹风,你看如何?’

全举禅师这一段话,可以说把禅的本来面目表达得非常透彻。禅不是离开生活,也不是闭关到深山里自我了断,而是在言行动静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表现出平常心,不起分别妄念,这衣食住行里面就有禅。虽然是穿衣吃饭这样简单的事,我们一般人却不敢自己承担,很多人明明热衷名利,却千方百计开脱自己:;哼!我是不好名的!我是不好利的!你如果说他好吃懒做、贪睡爱穿,他就把脸这么一板呀!更不喜欢你了。真实的事,都要逃避不敢承认,这就是没有担当,而禅师们是直下承担,毫无罣碍的:‘我全举啊!四弘誓愿就是吃饭,就是穿衣,就是睡觉,就是要风吹!’

息恶心,除妄想,坦坦荡荡面对自己,是何等光明磊落的境界!何况禅师们的吃饭、穿衣、睡觉、吹风里面,还有一般人看不到的自在风光呢。常常有人问禅师:‘你如何参禅?’

禅师回答:‘吃饭,睡觉。’

‘喔?吃饭睡觉,这等事大家都会啊!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学禅就只是吃饭睡觉,那又有什么了不起?’

‘这个不同。社会世俗的人,吃饭,他挑挑拣拣,吃得不甘味;睡觉,他辗转反侧,睡得不安心。很多人烦恼缠身,当吃他不吃,当睡他不睡。珍馐美味;他食不知味,宽广大床,他寝不能安。处处计较分别,颠倒困顿,禅不是这样的啊!’

禅,是一种欢喜自在:菜根豆芽,都是香的;山林树下,木板地蓆,也都睡得安然自在。同样是吃饭睡觉,有禅没有禅,味道就是不一样。譬如一间寺庙盖在山林里、水泉边,和盖在垃圾场旁、屠宰场边,气氛就是不一样。

禅师们在衣着上,有时穿百衲衣,破破烂烂也不要紧;有时穿金缕袈裟,也不觉得荣耀。因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袈裟和钵盂,在一个禅者心中,价值胜过万锺富贵。有名的大梅法常禅师离世隐居,把衣食住行的欲念悉数抛弃,把妙真如性高高升华后,写下了一首法偈: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株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衣食,对禅师们只是过眼的云烟。

禅者的吃,是怎样的生活呢?住,可以树下一宿;吃,日中一食就好了。一钵饭送进嘴里之前,要先念三句偈:

;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念完这首偈子,再吃饭。所谓;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就是禅者吃的生活。对一个参学修道的禅者来说,;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无边法界任逍遥,就是不贪口腹食欲的写照。

说到禅师们的住,山林水边、街头巷尾,都可以随缘安住,清凉自在。古德说:;密富禅贫方便净,密富,学密宗要有钱,因为坛场供养耗费多;禅贫,学禅清俭,在家里的地板可以打坐,在办公室座位上可以打坐,在高雄到台北的火车上都可以打坐,甚至山林水边都可以参禅,所以学禅不需要什么费用;方便净,学净土念佛,一心持念,那就更方便了。;禅悦酥酡微妙供,大千世界一禅床,是说真正的禅者,禅就可以当食住。参禅参到欢喜了,无所住,也无所不住,常以禅悦为皈依,大千世界都是禅者的一个床。

有一位禅师说:;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不思他;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就是形容禅者栖身心于大千世界,树木蔬食都可以裹腹,草叶为衣,心如明月清净无染;一生不起杂念,也没有害人的心思,常以青山绿水为家。现代人都住高楼笼屋,用冰箱电视,想一想:禅者那种青山绿水的悠游住境多么美好啊!

说到禅者的行,真是;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皆是禅了,一个禅者游方参访,风光无限,;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是多么逍遥自在的生活,禅师们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随缘放旷,任运逍遥,禅,就是一个;自然。

在丛林里修链的禅者,是刻苦自励的,要严格在团体里自我提升。他们出家的行仪可以用八句话来形容: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皈依三宝复何忧。

禅师们的行止,注重;四威仪,就是;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寓法相于性相之中,寄妙理于俗理之外,行止之间,自有高岩千仞、碧海万顷的气度。

假如你们各位要学禅的话,我也有四句话给你们参考,让各位了解禅者的生活:

;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三称念,过堂五观想。

禅师的衣单有多重?规定只有二斤半。在座的女士小姐们,谁没有十件二十套衣服?你要来听佛学讲座,把衣服东挑西拣:唉!我昨天才穿这件,今天不能再穿啊!这一件我也穿过啦,那一件我也穿过啦,红的穿过了,绿的也穿过了,不行呀!满柜衣裳都不能穿。禅者是没有这么多分别心的,禅者的衣裳穿来穿去就这么一件百衲衣,因为他们的生活里,有比衣裳门面更重要的事。

;洗脸两把半,是说禅堂生活里,洗脸只要两把半。什么两把半?就是一、二百个人只用一盆水洗脸,大家轮流用毛巾沾一下,到沟边洗过脸,再回来沾一次洗,就是两把,然后再扭拧出一点水,算两把半。它的意思不一定规限用水量,而是尽量在生活上要求简单。现代人不但洗手、洗脸不能两把半,进盥洗间都要半个小时才出来喔!在生活里面养成许多奢糜的习气,像礼服要八九套,宴客十几道菜,把大好的生命和时间都浪费了。我在桃园国际机场候机时,听到两个人送行的对话:

‘今天出国,天气真好哇!’

‘可不是!昨天还哗啦哗啦下大雨呢!’

‘就是说呀,街上还积着水没退。’

‘正巧我今天赶着出国开会。’

‘正好放晴了,您老运气好。’

‘哪里里!哪里里!今天天气真好哇!’

‘可不是......’

到机场来回送行一趟,只是为了讲;今天天气真好哇!,这样的生命算不算浪费?禅,是简单、愉快、放旷的感受,没有禅,生活会很枯燥乏味。

;吃饭三称念,就是吃饭前,合掌称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种称念,养成了修道参禅者心里时时悲悯奉献、救度众生的胸襟。佛教和其它宗教有一点不一样:我们佛教徒吃饭祈祷,是长养悲悯心,发愿供养法界众生;而其它的宗教呢,他们祈祷;神啊!上帝啊!主啊!天父啊!请您赐给我饮食,赐给我可口的面包,赐给我奶油......。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父亲的儿女信仰别的宗教,饭前祈祷:‘神啊!上帝啊!感谢您赐给我面包、奶油!’,他父亲很生气,一巴掌掴上去:‘你这不孝子!这是爸爸我辛苦流汗赚来的食物,怎么是上主赐给你的?我天天供养你,你一声谢谢都没有,反而去感恩那个;信就得救,信就得永生的上主,这像话吗?’现在我们民间的信仰,到庙里拜拜也是一样,都是祈求财富啊,向神要求平安、健康、得救、无灾厄,这种信仰建立在贪心上,那里会有宗教的体验呢!

真正的禅者,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喜舍,是扩大自己,悲悯众生。所以,我们的社会如果有禅,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升华我们的人格,而且可以提高国家的道德心态。

至于;过堂五观想,是要禅者在饭前饭后反躬自省,涤除尘垢,秉持修行正念: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一丝一缕,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要多多感恩惜福。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想想自己何德何能,有资格来享受丰富的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吃饭,要用平等心、惭愧心、感恩心,不要起贪瞋妄心,分别饮食好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饭,只是当做汤药一样,治疗这个身体的饥饿病,不让身体衰毁,才有气力修行。在禅者眼中,青菜豆羹,美食佳肴,滋味一模一样,禅者不是为口腹食欲而活的。

5.为成道故,应受此食──禅者无心于饮食,但为了借假修真,成就无上的菩提道业,又不可不吃饭。

我现在把禅者衣、食、住、行的生活,分四点向大家做个简单的解说:

一.从云游参访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禅师们啊!就是喜欢云游参访:到白云深处,如见宇宙之浩瀚;到山泽水湄,即见生命之真如。中国地大寺多,从北京到五台山,从山西到普陀山,晓行夜宿,刮风淋雨,步步参学,时时开悟,禅师们的三昧慧根就深植不灭了,衣食住行也成为学佛的道场了。我现在说几个禅师云游参访的公案给大家听听:

有一天,智学、智道师兄弟参访求法,来到有名的无三禅师处。这个无三禅师,对于来参访他的人,只要一开口问话,他就二话不说,出其不意的打上去,每求必打。智学师兄弟两人为了参学求道,不能不问,结果今天也被他打,明天又被他打,没有一次躲得过。无三禅师打人的技术非常高明,当你不注意的时候,心神一散,;啪!,一个巴掌、一支棍子就飞过来了。这个师兄弟两人每问一定被打,就商量:我们今天不进屋子,只在门外问,他如果回答我们,我们就听;要打我们,我们拔腿就躲得远远的,不给他打。师兄弟两人如此一番商议,自以为很高明,好!便在门外扬声问:

‘禅师!禅师!我们有问题请您开示!’

无三禅师大喝一声,用声音打过来:‘你们是什么东西!?’

师兄弟两人乍闻狮子吼,心头一凛,不由自主跪下来,顿时矮了半截。

禅师传授禅法,总是出乎凡心臆想之外,如同絃音常在絃音外,青山更在青山外,甚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诸相,不但声闻缘觉,悉皆念佛念法,连衣食住行都是菩提般若的化身。

仙崖禅师有一个徒弟,想到别处去参访修行,仙崖禅师很高兴,就嘱咐他到某地某寺、某山某院去参访,等于现在要留学时,老师会告诉你到哪里个大学去升学研究。这个徒弟很欢喜,就遵照仙崖禅师的指示准备游学,临行前,向师父辞行,仙崖禅师高高兴兴把他叫住,兜头打他一棒!徒弟被打得莫名其妙,抗声问:

‘师父!既然允许我云游参学,为何又打我?’

仙崖禅师呵呵大笑,转身即走。这个徒弟托人去问,仙崖回答的很妙:

‘我啊!因为他要走,打他一下,让他知道怎样做师父啊!’

仙崖禅师慈悲,又疼爱徒弟,打他一下,要他时时不忘初心,无论云游何处,山丛水陬,朝夕惕励,勿失勿忘。随身以道念为衣,以禅悦为食,以正法为住,以参学为行。仙崖禅师这一打,涵意多么深远!

有名的懒融禅师,他云游参访一段时间后,找了个深山岩穴修行,多少年都不下山。因为他名震朝野,皇帝特别派遣大臣来寻访他,请他上朝相见。懒融禅师也懒得跟大臣多费唇舌,当着大臣的面,让鼻涕一直流啊流的流下来,大臣看不过去,就劝告他:‘禅师,您的鼻涕都流到嘴边了,擦一擦吧!’

懒融禅师把眼睛一扫:‘你讲什么?我才没时间为你们俗人揩鼻涕呢!’

连鼻涕都没有时间去擦,可见他修行精进到什么程度。后来大臣肚子饿了,懒融禅师顺手拿了一些石头放进锅里煮,大臣看了很奇怪,问:

‘煮石头做什么?’

‘咦,拿来吃啊!’

大臣很惊讶:‘什么!石头怎么能吃呢?’

懒融禅师就当着大臣的面吃起石头来,石头到了禅师嘴里,像马铃薯、山芋一样,被禅师一块一块的吃下去。

大臣还不死心,提起;皇上请您上朝相见的话,懒融禅师把石头一放,说了几句很有禅味的偈: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吾复何忧。

这几句话凸显了懒融禅师在禅行上的超越:他,把世间功名富贵视同尘土,全不放在心上,草树藤萝下枕石而卧,便有种种胜妙自在。天子王侯,算什么?生死都无惧了,还忧愁什么?还放不下什么?

人到无求品自高。禅者,最大的特色就是无欲无求,无烦与恼,这种特色在云游参访时尤其明显,呈现了禅师们清净超越的品格──衣食无沾滞,随缘放旷;行住是云水,自来自去。对一个云游参访的禅师来说,衣食住行,一一是妙谛,何处不自在。

二.从生活作务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禅师们非常重视生活里的劳动和服务,像:

黄檗禅师曾经开田、摘菜,流汗田里......

沩山禅师曾经摘茶、合酱、泥壁,从茶园工作到厨房,从做酱菜到水泥粉墙、挑砖砌瓦,样样做过。

石霜禅师在米坊里做筛米,双手不停劳动......

云岩作鞋,孜孜的帮人家补鞋、做鞋......

临济栽松、锄地,将一棵棵树苗种下......

仰山牧牛、开荒,在荒原上行走跋涉......

洞山锄茶园,一锄锄挥下,汗流如注......

云门担米,寺里的米粮都由他一肩肩挑起......

玄沙砍柴,那握着柴刀的手厚茧累累......

赵州扫地,日扫夜扫,多少烦恼扫成堆......

雪峰斫槽、蒸饭、畲田,不发一声苦,不喊一句累,默默在毒辣的大日头下耕耘......

丹霞除草、莳花,从一草一花中憬悟生命的义谛......

禅师们就是这样在生活里作务,千锤百链,忍苦耐劳,使肉身更坚强,让心志更纯一,如同利剑淬链自寒水与烈火,禅师也是从心苦与身颓中超脱的。别以为参禅的人不费心力,身体轻飘飘地,心扩大了,好像超越了世界,好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真正的禅不是这样!禅,是面对现实的生活,要工作,要苦心志、劳筋骨,要在生活里面植根,再慢慢的升华、渐渐的扩大,心灵可以高上万丈青天,脚却要踏着实地,这是禅要求我们的主要内容。

我在佛光山训练徒众,最初也依照古丛林作务方式,要大家搬柴、挖土......,后来很多家长和寺庙住持都不肯让子弟来佛光山念书,说我们莫名其妙!要做工不会在家里做,还跑到佛光山做啊?既然大家认为不好,好!所有的学生们就停止挖土、运砖......,十年来都不做粗工,只有每天修行,每天读书,什么粗活都不做。哎!家长们又说啦:哼!佛光山只叫学生读书修行,不给他们工作历练,将来什么事都不会做啦!像这样,做也不好,不做也不好,究竟怎么办好?

禅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里,是离不开作务的。如同鱼离不开水,树少不了土,生活作务是禅者的道粮,很多禅师都是在弯腰劈砍、直身挑担之间开悟的。

像我们出家人,再怎样努力也有人说闲话:譬如有发心写文章、做出版的,有人就说了:某某只会写不会讲。赶快发心弘法讲经,又有人批评说只会讲,不会做。好啦!发心在国内各地建分别院,在海外开辟道场,兴办教育,推广佛教文化,做慈济、义诊,设养老院、育幼院,又受到那些人的攻击,说某某人只会办事业,自己都没有修行。好!我们来提倡修行:打禅七、念佛,办传戒会、信徒讲习会、闭关、不倒单、过午不食......通通一起来、一起来!好啦!又有人批评说:不管怎么样修行,英文一句都不会讲啦!

其实,禅是在衣食住行的生活里扎根的,一切的苦修作务不是拿来炫耀的,大家不要以为禅就是古怪的样子:垂帘闭目,手持念珠不理睬人;结印趺坐,不食人间烟火,那是故神其貌的空禅。要工作,要务实,要体验,磨心志刮骨髓才叫禅!

三.从待人接物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有名的;赵州茶、;云门饼的公案里,可以看出禅宗待人接物的生活:

有人来参访赵州禅师,禅师问:‘你来过没有?’

‘没有。’

赵州一笑:‘吃茶去!’

又有人来拜访,禅师合十问讯:‘你来过没有?’

‘来过!’

赵州一笑:‘吃茶去!’

旁边的弟子听到了,觉得迷惑,就请示:‘禅师,那没有来过的吃茶去,来过的也吃茶去,究竟什么人可以吃茶去?’

赵州莞尔一笑:‘吃茶去!’

茶叶,有三种味道:第一次泡开的茶,味道甘美;再泡,有苦的味道;又再泡,是涩涩的滋味。;吃茶去,是要人去体验人生三味:甘味、苦味、涩味──人在青年时期,多采多姿,自由快乐,是甜蜜甘醇的味道;到了中年以后,为工作奔波,为家小妻儿忙碌,是含辛茹苦的味道;到了老年,唉!体衰力弱,病痛缠身,是艰涩的味道了。当然这人生三味不是绝对的,因人因境而不同。有的人少年时期非常苦,有的人中年很甜蜜,有的人老年很幸福,然而我们哪里一个人没有尝过人生的三种味道?天天吃茶、吃茶,从吃茶里面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三种滋味。

云门禅师对于待人接物,曾经有极恰当的两句偈:

;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禅者修禅,是要破痴迷,除尘妄,;纵遇刀锋常坦坦,假饶毒药亦闲闲的,精魂游魄都要放下,何况是衣食住行呢!妙喜禅师有一段趣事,可以看出禅者待人接物的风姿:

一个吝啬的大财主收集了很多古董,展览给大家看,妙喜禅师也来开眼界。看完了收藏品后,妙喜禅师向大财主说:‘这些古董不算最有价值。我有三件人间奇珍殊宝,敢夸举世无匹!’

大财主立刻追问:‘请说是什么宝物?’

‘喔,这三件宝贝,一是孔子的拐杖,二是周公的帽子,三是文王吃过的饭碗,全都价值非凡!’

财主爷一听,大喜过望:‘哇!您有这样的宝贝啊,太好了!可不可以让给我?’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买得起吗?一千两银子一件!’

财主拨拨算盘,亟想得到宝物,就答应了。回家后,怕禅师反悔,立刻派人携三千两银子来换宝物。妙喜禅师不动声色,悄悄吩咐徒弟到后院拆下一只旧桌脚,找一顶禅师冬天戴的济公帽,和一个餵猫的破饭碗一起拿来,着人带回去给财主:

‘这就是孔子的拐杖,周公的帽,文王的饭碗了!请上覆你家老爷便是。’

来人不敢作声,战战兢兢捧了回去,果然换来一顿臭骂:

‘混账东西!这哪里里是什么宝物!明明是一截桌脚,一顶旧帽,一个破碗嘛!’

财主立刻气冲冲赶来理论,暴跳如雷:

‘禅师,这太岂有此理了!这三件东西一个钱也不值,怎么可以骗我说是孔子拐杖、周公帽、文王碗呢!快把三千两银子还我来!’

妙喜禅师微笑安抚道:

‘不要乱说!我这三样东西比三千两银子的价值还高呢!你想想:你的银钱再多,你的宝贝再多,能增加道德吗?能增加智能吗?能了脱生死吗?能增长福报吗?现在你这三千两银子,我拿去替你救灾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福报功德你来生都用不完了。阿弥陀佛!’

这是以化缘度众的一个事例。禅者待人接物,秉持着慈悲心、喜舍心,一切可以包涵,一切可以奉献,解衣推食,难住苦行,禅者都不放在心上。他们有的是;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有的是;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以佛心待人,以禅法接物,处处显现他们无染着的智能风范。

四.从修行悟道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世间有些现象很有趣,像喷射机驾驶员,在天空旋舞飞驰,一落地,却不能开车,因为没有速度感,容易撞车。远洋轮船的船员,回到岸上,老觉得有地震,走路的时候都要一蹻一蹻的,好像跳土风舞。这就是因为太专注于一件事上,反而顾不到别的了。禅者修行悟道时,心思都放在禅修上面,衣食住行的需求极低,像月江正印的那首偈:

\

;去来恰似月行空,住着犹如风过树;此菴无坏亦无成,于中只么老此生。

赵州是一个很有趣的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也讲道,也谈禅,不但佛教徒来听,很多道教徒也来听他说道。有一个道士,眼见门下徒弟都去听禅师讲道,心里很嫉妒,一怒之下,愤然到寺里找赵州理论:

‘天下的人都敬佩你,我是不服气的!你以为你有多伟大呀?抢我的徒众算什么高明?在信仰你的人心目中,你是神,你是古佛,在我的心中你是小人!你会讲道,好啊!你讲啊!你能讲得我心服口服信奉你吗?’

赵州禅师很谦和的说:‘喔,不要那么激动,来!来!来!我同你到这里来讲。’

道士排开众人,气昂昂一摇一摆的走到赵州禅师面前。赵州向左边偏偏头,说:‘请你站到左边来,我好同你讲!’

道士又傲然站到左边,赵州摇摇头:‘这样不大好讲,请你到右边来谈。’

道士又瞪眼鼓唇走到右边来。赵州禅师把手一拍,笑着问:‘你看,你不是也很听我的话吗?你不佩服我,怎么会听我的话左站右站呢?’

道士一听,恍然知道自己落了下风,满脸羞红:‘哼!算你会讲话,我还是不服气。你没有神通,告诉你!道爷我可是大有神通的哪里!’

‘你有什么神通?’

‘我肚中会叫,口中会放光。你能吗?’

‘这个神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你肚子会叫有什么用?叫又不能当珠宝;口中放光,放光也不能了生脱死。我的神通比你高明多了!’

‘哼!你!你又是什么神通?’

赵州大笑:‘嘿!我的神通可高明了!我会吃饭,一吃就饱;我会喝水,喝水不渴。这样的吃饭、喝水,你行吗?’

很多人学禅,把一个活生生的禅机,弄成了僵化的格式,不知本末,不知落实。禅是非常实际的,穿衣、吃饭,不多不少,不忮不求,很不容易,完全视同无物更不容易。对赵州来说,穿衣吃饭喝水只是例行琐事,全不放在心上,所以不须贪恋多欲──禅是讲受用的,精神生命上的受用,远比衣食生活上的受用来得重要。

有人发现一休禅师近来茶不思、饭不想,精神恍惚,不知怎么回事,就去问他为什么。一休禅师说:

‘我在想一个人,想一个人呀!’

嗄!一休禅师莫不是单恋?话一传开,寺里闹得天翻地覆。闹了很久,众人传说纷纭,莫衷一是。住持看看不是办法,就把一休叫来,说:

‘你究竟是想哪里一个人?你讲出来,我替你做主。如果是爱上了哪里家的小姐,罢了!你还俗好了,也胜似天天愁眉苦脸作践自己!’

一休禅师说:‘我想念的人,你找不到的啦!’

住持问:‘你说!我一定找到!’

一休说:‘你找不到!’

\

住持说:‘找得到!’

一休就念了一首偈:

;本来面目初现前,虽然只是一面缘;念念不忘难放下,释迦达摩本一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刚刚体悟到自己的心,刚刚认识它,它就不见了。我一直念念不忘参省,要找到我本来的人,本来的心,我要找到受、想、行、识之外,我真正的灵台面目啊!

禅,是不能向外寻求的,;本无形迹可寻求,云树苍苍烟霞深,要找也找不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我们自己的生命真谛,要在自己方寸之间寻求。

像佛窟惟则禅师修行时,用落叶舖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泉润喉,每天摘野果来裹腹,把衣食住行的需求减到几乎无沾滞的境界了。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前,问:

‘您在此住多久了?’

‘大约四十个寒暑了吧!’

‘您一个人修行吗?’

‘丛林深山,一个人都嫌多了,还要找人添麻烦吗?’

‘您不需要道侣吗?’

佛窟禅师拍拍掌,很多虎豹由庵后鱼贯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示意虎豹退回庵后,说:

‘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我修道的法侣!’

一个禅师修行悟道,要把自己修行到无妄无染的境界,才能与鸟兽同群,任运逍遥。像佛窟禅师,视虎豹如人,没有一丝怖惧心,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三天讲禅,禅本来不可说,我勉强说了,只希望能做一个小小的摆渡者,让大家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看见一点禅光智能,受用一些禅意法喜,使我们的生活更坦荡,更安然,更自在!

我祝福大家法喜充满,福慧增长。我们下次再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最新文章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