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标题

四分僧羯磨(第五卷)

来源:大悲咒原文网作者:怀素法师 译时间:2019-06-25 12:53:56
结说戒堂法(律言。不知当于何处说戒佛言听作说戒堂应一比丘具仪唱某大堂阁上堂经行堂若河侧若树下若石侧生草处已应如是作)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在某处作说戒堂。白如是。大德僧听。今众僧在某处作说戒堂。谁诸长老忍僧在某处作说戒堂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听在某处作说戒堂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僧羯磨(第五卷)

复有二众。如法众不如法众。何等不如法众。众中若非法者有力。如法者无力。非法者得伴如法者不得伴。作非法羯磨。不作法羯磨。作非毗尼羯磨。不作毗尼羯磨。非法便行。是法不行。是为非法众。何等如法众。若众中如法者有力。非法者无力。如法者得伴。不如法者不得伴。作法羯磨。不作非法羯磨。作毗尼羯磨。不作非毗尼羯磨。是法行。非法灭。是为如法众。此二众中如法众。我赞叹为尊。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有二众。等众不等众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若国法王力弱。众贼炽盛。尔时法王不得安乐出入。边国小王不顺教令。国界人民亦不安乐出入。生业休废忧苦损减。不得利益。如是非法比丘有力。是法比丘无力。如法比丘不得安乐。若在众中亦不得语。若在空处住。是时作非法羯磨。不作法羯磨。作非毗尼羯磨。不作毗尼羯磨。非法便行。是法不行。彼不勤行精进。未得令得。未入令入。未证令证。则令诸天人民不得利益长夜受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若国法王力强众贼力弱。皆来归伏或复逃窜。时法王安乐出入。无有忧虑。边国小王顺从教令。境内人民亦得安乐。生业自恣无诸忧苦。多得利益无有损减。如是如法比丘得力。非法比丘无力。非法比丘来至如法比丘所。随顺教令不敢违逆。若当逃窜不作众恶。尔时如法比丘安隐得乐。若在僧中得语。若在空处住。作如法羯磨。不作非法羯磨。作毗尼羯磨。不作非毗尼羯磨。是法便行。非法不行。勤修精进。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则令诸天人民得大利益。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诸长老。若有斗诤举他比丘及有罪比丘不自观察。当知此诤遂更增长。不得如法如毗尼除灭。诸比丘不安乐。若比丘共诤举他比丘及有罪者各自观过。当知此诤不复增长深重。得如法如毗尼除灭。诸比丘便得安乐住。诸比丘云何自观过。有罪比丘作是念。我犯如是事。彼见我犯非。我若不犯者。彼不得见我犯非。以我犯故。令彼见我。我今应自悔过。令彼不复以恶语呵我。我若如是。使善法增长。是为比丘能自观其过。云何举他比丘自观其过。彼作如是念。彼比丘犯非。令我得见。若彼不犯非者。我则不见。以彼犯非故。令我得见。若彼自能至诚忏悔者。不令我出恶言。如是令善法增长。是为举他比丘自观其过。若比丘有诤事。举他比丘有罪比丘。能作如是自观其过。当知此过不复增长。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诸比丘得安乐住。舍利弗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有众多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世尊言。大德。是法之主。说言学。云何为学。佛告诸比丘。学于戒故言学。云何学戒。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是故言学。彼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时。得调伏贪欲嗔恚愚痴尽。彼得贪欲嗔痴尽已。不造不善不近诸恶。是故言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问诸比丘。汝云何学。云何为学。诸比丘白佛言。大德。是法之根本。为法之主。如世尊向所说。我等受持故言学。复有三学。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学此三学。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是故当勤精进学此三学。尔时阿难在波罗梨子城鸡园中。时有孔雀冠婆罗门至阿难所问讯已在一面坐。白阿难言。沙门瞿昙。何故为诸比丘制增戒学增净行学增波罗提木叉学。阿难答言。所以尔者。为调伏贪欲嗔恚愚痴令尽故。世尊为诸比丘制戒。复问言。若比丘得阿罗汉漏尽。彼何所学。阿难答言。贪欲嗔恚愚痴尽。不造不善不近诸恶。所作已办。名为无学。婆罗门言。如向所说便为无学耶。阿难答言如是。孔雀冠婆罗门闻已。欢喜信乐受持。佛告迦葉比丘言。若上座既不学戒。亦不赞叹戒。若有余比丘乐学戒赞叹戒者。亦复不能以时劝勉赞叹。迦葉比丘。我不赞叹如是上座。何以故。若我赞叹者。令诸比丘亲近。若有亲近者。令余人习学其法。若有习学其法。长夜受苦。是故迦葉比丘。我见如是上座过失。故不赞叹(若中座下座亦如是。次有上中下座如法。反上句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有驴。与群牛共行。自言。我亦是牛。我亦是牛。而驴毛不似牛脚。不似牛音声。亦不似牛而与牛共行。自言是牛。如是有痴人。随逐如法比丘。自言是比丘。此痴人。无有增戒增心增慧。如善比丘与众僧共行。自言。我是比丘。是故汝等。当勤修习增戒学增心增慧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三学。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何等增戒学。若比丘尊重于戒。以戒为主。不重于定。不以定为主。不重于慧。不以慧为主。彼于此戒。若犯轻者忏悔。何以故。此中非如破器破石故。若是重戒。便应坚持善住于戒。应亲近行。不毁阙行不染污行。常如是修习。彼断下五使。于上涅槃不复还此。若比丘重于戒以戒为主。重于定以定为主。不重于慧不以慧为主。如上若比丘。重于戒以戒为主。重于定以定为主。重于慧以慧为主。彼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在前自知得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此。满足行者具满成就。不满足行者得不满足成就。我说此戒无有唐捐。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复有三学。增戒增心增慧学。何等增戒学。若有比丘。具满戒行少行定行少行慧行。彼断下五使。便于上涅槃不复还此。若不能至如是处。能薄三结贪欲嗔恚痴。得斯陀含来生世间。便尽苦际。若不能至如是处。能断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取道。七生天上七生人中。便尽苦际。若比丘具满戒行具满定行少行慧行亦如上。若比丘具满戒行具满定行具满慧行亦如上。复有三学。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何等增戒学。若比丘具足持波罗提木叉戒。成就威仪畏慎轻戒。重若金刚等学诸戒。是谓增戒学。何等增心学。若比丘能舍欲恶。乃至得入第四禅。是为增心学。何等增慧学。若比丘如是知苦谛知集尽道。是为增慧学。

四分僧羯磨(第五卷)

尔时世尊。在婆阇国地城中。告诸比丘。我说四种广说。汝等善听当为汝说。诸比丘言。大德。愿乐闻之。何等四。若比丘如是语。诸长老。我于某村某城。亲从佛闻受持。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教。若闻彼比丘说。不应便生嫌疑。亦不应呵。应审定文句已。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若听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时。若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应舍弃。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若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所说是佛所说。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共相应而不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教余比丘。勿令忘失。此是初广说。复次若比丘如是语。长老。我于某村某城和合僧中上座前闻。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闻彼比丘说时。不应嫌疑亦不应呵。应审定文句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不与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此非佛所说。是彼众僧及上座。不审得佛语。长老亦尔。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当弃之。若闻彼比丘语。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相应不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是佛所说。彼众僧上座及长老。亦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而与相应无有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亦教余人。勿令忘失。此是第二广说(次第三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众多比丘所闻亦如是。第四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一比丘所闻亦如是)。是为四广说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毗尼有五事答。一序二制三重制四修多罗五随顺。修多罗有五法。名为持律。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诵二部戒。复有五法。四法同前。第五广诵毗尼。复有五法。四法同前。第五住毗尼而不动。复有五法。四法同前。第五诤事起善能除灭。有五种持律。诵戒序四事十三事二不定广诵三十事。是初持律。若广诵九十事。是第二持律。若广诵戒毗尼。是第三持律。若广诵二部戒毗尼。是第四持律。若都诵毗尼是第五持律(是中春秋冬应依上四种持律。若不依住突吉罗。夏安居应依第五持律。若不依住者波逸提)。持律人有五功德。戒品坚牢。善胜诸怨。于众中决断无畏。若有疑悔者能开解。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复次有五种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亦名五种制戒亦名五犯聚。若不知不见五犯者。我说此人愚痴。波罗夷乃至突吉罗。复次死人有五不好。一不净二臭三有恐畏四令人恐畏恶鬼得便五恶兽非人所住处。犯戒人有五过失。有身口意业不净。如彼死尸不净。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或有身口意业不净。恶声流布。如彼死尸臭气从出。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有身口意业不净。诸善比丘畏避。如彼死尸令人恐怖。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有身口意业不净。令诸善比丘见之生恶心言。我云何乃见如是恶人。如人见死尸生恐畏令恶鬼得便。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有身口意业不净者。与不善人共住。如彼死尸处恶兽非人共住。我说此人亦复如是。是为犯戒人五事过失。如彼死尸。破戒有五过失。自害。为智者所呵。有恶名流布。临终时生悔恨。死堕恶道。持戒有五功德(反上句是)。复有五事。先未得物不能得。既得不护。若随所在众。若刹利众。婆罗门众。若居士众。若比丘众。于中有愧耻。无数由旬内。沙门婆罗门称说其恶。破戒恶人死堕恶道。持戒有五功德(反上句是)。有五种净果。火净刀净疮净鸟净不任种净。复有五净。若剥少皮若都剥若腐烂若破若瘀。有五法令正法疾灭。何等五。有比丘不谛受诵。喜忘误文不具足。以教余人。文既不具其义有阙。是为第一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为僧中胜人上座。若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诸不善法。放舍戒行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后生年少比丘。仿习其行。亦多破戒修不善法。放舍戒行亦不勤精进。未得而得。未入而入。未证而证。是为第二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多闻持法持律持摩夷。不以所诵教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便命终。彼既命终。令法断灭。是为第三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难可教授。不受善言不能忍辱。余善比丘即便舍置。是为第四疾灭正法。复次有比丘。熹斗诤共相骂詈。彼此诤言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是为第五疾灭正法。复有五法令正法久住(反上句是)。尔时有异比丘。往佛所白言。大德。以何因缘正法疾灭。而不久住。佛告比丘。若比丘在法律中出家。不至心为人说法。亦不至心听法忆持。设复有坚持不能思惟义趣。彼不知义。不能如说修行。不能自利。亦不利人。佛告比丘。有是因缘令法疾灭。而不久住。大德。复以何因缘令法久住(反上句是)。尔时佛告诸比丘。比丘至僧中先有五法。应以慈心应自卑下。如拭尘巾。应善知坐起。若见上座不应安坐。若见下座不应起立。彼至僧中。不为杂说论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人说法。若见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默然。何以故。恐僧别异故。比丘应先有此五法然后至僧中。

尔时世尊。在瞻婆城伽伽池边。白月十五日说戒时。于露地坐。与众僧俱前后围绕。时有比丘。举彼比丘见闻疑罪。当举罪时。彼比丘乃作余语答。便起嗔恚。佛告诸比丘。应审定问彼人。彼人于佛法中。无所堪任无所增长。譬如农夫田苗稊稗参生。苗叶相类不别而为妨害。乃至秀实方知非谷之异。既知非谷即耘除根本。何以故。恐害善苗故。比丘亦复如是。有恶比丘行来坐起摄持衣钵。如善比丘不别乃至不出罪。时既出其罪。方知比丘中稊稗之异。既知其异。应和合为作灭摈除之。何以故。恐妨善比丘故。譬如农夫治谷当风簁扬。好谷留聚其下。秕[卄/告]随风除之。何以故。恐污好谷故。如是恶比丘。行来出入如善比丘不别乃至不出罪。时既出其罪。方知比丘中秕[卄/告]秽恶。既知已应和合为作灭摈除之。譬如有人须木作井栏。从城中出手捉利斧。往彼林中遍扣诸树。若是实中者其声贞实。若是空中者其声虚而[斯/瓦]。而彼空树根茎枝叶。如贞实者不异。至于扣时。方知内空。既知内空。即便斩伐。截落枝叶先去粗朴。然后釿刬细治内外俱净。以作井栏。如是恶比丘行来出入。摄持衣钵威仪如善比丘不异。乃至不出罪。时既出其罪。方知沙门中垢秽稊稗空树。若知已即应和合作灭摈。何以故。恐妨害善比丘故。而说偈言。

同住知性行嫉妒喜嗔恚

人中说善语屏处造非法

方便作妄语明者能觉知

稊稗应除弃及以空中树

自说是沙门虚妄应灭摈

已作灭摈竟行恶非法者

清净者共住当知是光显

和合共灭摈和合尽苦际

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5月2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7日...

1997年5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6日...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日出...

1997年5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30日...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5日...

最新文章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