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标题

菩萨善戒经全文(第三卷)

来源:大悲咒原文网作者:求那跋摩 译时间:2019-06-25 12:14:16
云何名为菩萨调伏。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故修善法。修善法故坏二种障。一烦恼障。二智慧障。修善法故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若不值遇能坏烦恼智慧二障。
菩萨善戒经(第三卷)
第三卷 菩萨善戒经菩萨行地调伏品第七云何名为菩萨调伏。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故修善法。修善法故坏二种障。一烦恼障。二智慧障。修善法故身心清净。身心清净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若不值遇能坏烦恼智慧二障。如痈已熟若遇医师及以不遇悉得除愈。譬如瓦器任用之时。名之为熟。如庵罗果等任啖食时。亦名为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集善道毕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名为熟。是名性调伏。众生调伏者有四种。一者有声闻性得声闻道。二者有缘觉性得缘觉道。三者有佛性得佛道。四者有人天性得人天乐。是名为四。是名众生调伏。行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根调伏。二者善根调伏。三者智慧调伏。四者下调伏。五者中调伏。六者上调伏。根调伏者。以调根因缘故。得长命好色种姓自在大力言音微妙男子之身无能胜者。具足成就是报果者。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为众生修集苦行。其心初无忧愁悔恨。是名根调伏。善根调伏者。性不好乐造作恶业。五盖轻微诸恶觉观渐渐羸弱。乐受清净纯善之言。是名善根调伏。智慧调伏者。菩萨摩诃萨修集智慧故。心行旷大善能受持读诵经典。解善恶义思惟分别广为人说。以修集智慧故。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能具足根调伏善根调伏智慧调伏者能净智障。若具根调伏能净报障。若具善根智慧调伏。能净智障及烦恼障。下调伏者有二种。一者不于无量世中修集善法故。二者不乐推求善根智慧故。名下调伏。中调伏者。于无量世修集善法。得善根调伏不得智慧。名中调伏。上调伏者。具上三事。是名上调伏。方便调伏者。有二十二。一者界增长。二者现在因。三者入于出家。四者初发。五者非初发。六者远净。七者近净。八者庄严。九者至心。十者施食。十一者施法。十二者为示神通生信心故。十三者为说法得生信心。十四者说深密藏广分别法。十五者下庄严。十六者中庄严。十七者上庄严。十八者听法。十九者思惟修集。二十者摄取。二十一者呵责。二十二者不待请说及待请说。界增长者。具善种子。具善种子故他世善根复得增长。现在修集法种子故。他世法种子亦得增长。是名界增长。现在因者。现在世中说法不谬。听法不谬如法受持。因先世因增现在因。因现在因增未来因。又现在因增现在因。是名现在因。入出家者。亲近善友诸佛菩萨信心得生。得信心故舍离世法。受持修行出世之法。出世法者。谓菩萨戒。若不能受名字沙门不名出家。断欲法故乃名出家。不受如是菩萨戒者。不名毕竟永断欲法。断一切爱名为出家。受毕竟乐名为出家。乐易行道名为出家。增长佛法名为出家。乐持禁戒名为出家。是名入出家。初发者。初发心时不乐生死。不乐生死故信心得生。修集于道增益佛法。是名初发。非初发者。发心已后亲近诸佛及佛弟子。受持禁戒读诵书写广为人说。乃至增长上上善法。是名非初发。远净者。如不受持菩萨禁戒。不能读诵书写解说。不随师教懒堕懈怠。经无量劫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净。近净者。受持禁戒读诵书写为人解说。随顺师教勤修精进。速疾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近净。庄严者。至心勤求无上佛道。为菩提故持菩萨戒。为怖畏王师长和上。为名称故持菩萨戒。是名庄严。至心者。于佛法中至心系念。无有疑网不忍之心。护持正法。以菩萨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于师和上耆旧长宿有德之人深生恭敬。勤供三宝无有休息。深信三宝常住不变。是名至心。施食者。菩萨摩诃萨见饥馑者施以饮食。随前所须一切供给。是名施食。施法者。菩萨若以一句一偈乃至半偈一部一藏。广为众生演说其义。为菩提故教令行善。是名施法。为示神通生信心者。菩萨摩诃萨以大神通示诸众生。为怜愍故。欲令众生心清净故。为知众生信心净故。为见众生净庄严故。为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是名神通。说法生信心者。菩萨自知未有利益。为利他故而演说法。亦复知因利益他故。能灭己罪而演说法。又复自知为他说法。亦得增长已所修善。是名说法。说深密藏广分别法者。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能为众生开示如来甚深密藏。为令众生解其义故。为有智者增善根者说深义故。是名说深密藏广分别法。下庄严者。不能至心常行无上贤圣之行。是名下庄严。中庄严者。虽复至心修集圣行不能常行。是名中庄严。上庄严者。亦常亦至心。是名上庄严。听法者。若修无上佛法之时。至心听采十二部经。受持书写读诵解说。是名听法。思惟修集者。既听法已身心寂静。思惟其义破坏疑心。修集三想。谓定慧舍。是名思惟修集。摄取者。以无贪心为人说法。受畜弟子善为教诫。施其衣钵病给医药。知烦恼起随病说法。是名摄取。呵责者。若自知见所起烦恼呵责身心。起烦恼者。不能自利及利益他。轻罪见中中罪见重。如人乱心堕坠坑陷。已堕之后不宜复堕。烦恼若起应当调伏。若见弟子起微烦恼应当呵责。不应受其礼拜供养乃至杨枝澡水。若犯大罪应作摈出羯磨。若呵责者自利利他。是名呵责不待请说者。为自利益受持读诵解说深义。为破众生所起烦恼。为增众生所行善法故为说法。如已所持如持而说如法而住。何以故。菩萨若不如法住者。众生轻慢而作是言。汝自不能如法而住。云何教他。汝今方应从他受法。云何反更为他说法。是名不待请说。待请说者。如持禁戒勤修精进。具足善根乐处闲静。常为一切之所恭敬。所可演说人皆信受。知义知辞善能说法。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如是言。唯愿大士。为调众生开甘露门。是名待请而说。如是等二十二事谁调伏耶。谓六种菩萨住六地者。如是菩萨则能教化调伏众生。何等六地。一者至心专念菩提行地。二者净心为菩提道地。三者如法住地。四者定地。五者毕竟地。六者成就菩提道地。是名为六。为欲调伏无性众生。说人天乐令得不退。为有性说令得调伏增长善法。是名熟调伏。熟调伏印者。声闻之人于无量世修集善根。是名下熟调伏印。复有下熟调伏印。谓下软心下庄严下善根。不能破坏三恶道报。现在不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下熟调伏印。云何中熟调伏印。若得中心中庄严中善根破三恶道。现在不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中熟调伏印。上熟调伏印者。有上心上庄严上善根破三恶道。现在能得四沙门果及以涅槃。是名上熟调伏印。缘觉亦如是有二事胜。一者修集道胜。二者无师得道胜。菩萨摩诃萨住此专念菩提行地。是名下熟调伏印。住第二地名为中熟。住第三地名为上熟。初地菩萨其心微软。庄严亦尔堕三恶道。修行已经初阿僧祇。初阿僧祇劫未能具足无动无上清净三十七品。中熟调伏印者。菩萨中心中庄严。不堕三恶。修行已经第二阿僧祇劫。虽得清净不动转善具三十七品。未得具足最大寂静三十七品。是名中熟调伏印。上熟调伏印者。菩萨摩诃萨住上熟调伏印。上心上庄严不堕三恶。修行已经第三阿僧祇劫。具足清净不动转善。获大寂静三十七品。即是菩萨无上道故。名为大净不动纯善最大寂静。是名上熟调伏印。下熟调伏印有三种。下下下中下上。中熟有三。中下中中中上。上熟有三。上下上中上上。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等调伏者。则能增长无上佛法。教化众生调伏诸根。智慧猛利能为众生开示三乘。菩萨善戒经(第三卷)
菩萨行地菩提品第八云何名菩提。菩提者。谓二种解脱。二种智慧。二解脱者。一烦恼障解脱。二智障解脱。智慧二者。一者能坏烦恼障。二者能坏智慧障。又复无上菩提者。所谓净智无碍智一切智。断一切习。断除一切无记无明。净智者。断一切习知一切界一切法一切行一切世间一切时一切对治。界有二种。一者世界。二者众生界。法亦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行亦二种。一者坏烦恼障。二者坏智慧障。世间二种。一者智。二者愚。时有三种。过去现在未来。对治三种。不净观慈观十二因缘观。是名净智。无碍智者。不假庄严思惟入定。而能通达一切界一切法一切行一切世间一切时一切对治。是名无碍智。复有无碍智。谓百四十不共法。如来所有无诤三昧愿智四无碍智。是名无碍智。名为菩提。云何名为百四十不共之法。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行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断一切习一切行无胜智。是名百四十不共法。后住品中当广说。云何名为无上菩提。具七无上故名无上菩提。一者身无上。二者受持无上。三者具足无上。四者智慧无上。五者不可思议无上。六者解脱无上。七者行无上。身无上者。三十二相庄严身故。受持无上者。诸佛菩萨自利利他能施众生人天乐故。具足无上者。诸佛菩萨有四具足故。所谓寿命具足。见具足。戒具足。行具足。智慧无上者谓四无碍。不可思议无上者。所谓具足六波罗蜜。解脱无上者。如来能坏二种障故。行无上者。所谓圣行天行梵行。圣行者。谓三三昧空无相愿灭尽定天行者。谓四禅四无色定。梵行者谓四无量心。是三种行出佛四行常乐修集。云何为四圣行有二。一者空三昧。二者灭尽定。天行有一。谓第四禅。梵行亦一所谓大悲。如来以是大悲因缘。昼夜六时常观众生。谁无善根当施种子。谁种善根当令增长。乃至谁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当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来以是无上身故名大丈夫。受持无上故名为大悲。具足无上故名到彼岸。智慧无上故名一切智。不可思议无上故名阿罗呵。解脱无上故名大涅槃。行无上故名三藐三佛陀。以是义故如来具足十种名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虚妄故名为如来。良福田故名为应供。知法界故名正遍知。具三明故名明行足。不来还故名为善逝。知二世间故名世间解。一者国土世间。二者众生世间。能调伏众生身心恶故。名无上士调御丈夫。能为众生作眼目故。能令众生正知正法正义正归。为诸众生广说义故。能坏一切烦恼苦故。能破众生疑网心故。开示诸法甚深义故。一切善法根本故。是故名为天人之师。知善法聚不善法聚非善非不善法聚。是名为佛。坏魔波旬故。能得难得如来身故。名婆伽婆。无量劫中乃至无有一佛出世。是故难得。无量世界有无量佛。十方世界有无量菩萨。同时同愿修集庄严。同时俱发菩提之心。一时一日一月一岁。同施同戒同忍同进同禅同智。以是义故。十方世界应有无量无边佛土。一土之中终无二佛一时出世。若无十方无量世界。如是无量无边菩萨同修善行可无果耶。以是故知。有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何以故。一土之中无二佛故。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作如是言。唯我一人能令无量无边众生断烦恼苦入于涅槃。以是愿力获得果报。如来能为三千大千无量世界。说法教化调伏众生。是故一土无二佛出。若一土中有二佛出者。众生不能乐修善法。不生恭敬难遭之想若见一佛则得生于不思议心。佛或涅槃。我等当共及时修善。勤行精进转离生死。生难遭想恭敬之心。修檀波罗蜜乃至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一土无二佛出。十方诸佛唯除四事。其余一切平等无二。一者寿。二者姓三者名。四者身。菩萨终不以女人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已断女身。女人之身贪欲多故。二指智故。如是恶智。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者不可思议。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得故。是故无上菩提。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二指者谓女人和合智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最新文章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