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和谦逊白云禅师著述 虚荣和骄傲,是蚕食快乐的凶手。 快乐的泉源,来自容忍和谦逊。 学佛行者,讲求修养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无非是发挥生命的价值;以六波罗蜜法,增上...
法的洒脱白云禅师著述 业,是众生的生缘;众生不同的生命现象,是由于不同的业力所感;所以说,生命过程中的种种际遇,无论是好或是不好,都是缘于业感而展现的酬报现象。 学佛的人,知...
残酷的世界动物奇观的电视长片中,看到那些狮子捕杀斑马,鳄鱼啃食河马,锦蛇活吞山鼠的镜头,观众和旁白,一致认为是「好残忍」!据新闻报导中透露,有许多观众不忍多看,有的把电视机关了,有...
非常的教化白云禅师著述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何必斤斤计较?如果,能够珍惜眼前的每一时刻;那末,生命中的过程内涵,将会丰硕无比,富裕安和。 因此,山门开处,问你所为何来。 若...
般若之辨白云禅师著述 般若,是了生脱死的依皈,是转迷成觉的基因;是从相对的觉知,入达绝对的圆觉至极之境。 般若,依于知识与经验为构成因素,展现于适时、适地、适机、适境的圆融...
金刚萨埵上师...
根见、见见、性见白云禅师著述 眼睛,除了用来“看”事物,还须要能够“分辨”事物,深入事物的内层,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 所以说: 世间人以眼睛看事物。 佛法中以眼睛见事...
来去自如白云禅师著述 千佛山有两句话,谓: “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意思是说: 凡所有来者,一视同仁,无分门派;盖山门内,四事供养,来自虔信的在家菩萨;寺院是僧伽之家,任谁...
禅的智慧今天有人问我:「师父你从那里来?」 我说:「我从关庙来。」 「关庙?岂不是寺院打烊啦!」 「不错,今天千佛山讲堂的庙门是关起来,因为我来到了这里。」 在台湾几十...
要问为什么?白云禅师著述 菩提就是觉悟,觉悟的层次很多,例如: 名句——一念破无明。 解释——一个意念的生起,便可以破除所不明了的。 请教——为什么呢? 例示——当你...
禅的内心世界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这里演讲,从去年三月开始,我在各地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包括上课、演讲……等。本来这几天不在台湾,但是一年多前订下的口头承诺,让我首次来这里和大家聊...
心斋仲尼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在佛教的法度中,乃是一种大小乘急望处理停当的主题;所谓「道」之修养,建立于「心」的作用,变化,反应等诸般事理之上,否则,是说无道可修! 色...
慧命与生命白云禅师著述 把握时间,利用空间,是珍惜“慧命”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发挥“生命”价值最可靠的行为。 时间如流去,随着不同的环境逐渐消失,唯有认真的把握,才能从事...
【家】白云禅师著 秘笈一 亲子铭 天下父母心--严慈。 亲情亦靓情--希望。 若有鸿沟 毋忘搭桥 --幸福之路 开场白 老爹是爸,有责任,尽义务-- --切勿霸权。...
想行之间白云禅师著述 想行之间建立起间隔,乃系“色蕴”已经形成,“受、想”亦已生起变化,我意识发动了分别作用;此刻利用间隔,调理“受、想”,换取造作的空间,不至使“行、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