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大悲咒原文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楞严经感应/ 文章正文

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导读:十八天名字: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十八天,都离了情欲,但还为形所累,还为色质所碍。到此为止,都称为色界。...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内容提要:

十八天名字: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十八天,都离了情欲,但还为形所累,还为色质所碍。到此为止,都称为色界。

一初禅

原文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温陵曰:前明六天虽出尘扰而未能绝欲,故通名欲界。自此而下,名十八天。虽离欲染,还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为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已离散动也。欲天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特有漏禅,观六事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粗、是障,欣色界是净、是妙、是离,此则凡夫伏惑超世间道也。不假禅那等者,言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无正智慧,但修六行、伏欲使,爱染不生,则不留欲界。粗惑不染,净报现前,故即生梵世。)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世间一切修心的人,如果不修禅那,不可能生发智慧。

如果能执身自律,不行淫欲,行不思,坐不念,不生淫欲之心,不行淫欲之事,再无欲界之情。这人即时成梵众之身,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梵众天。

已灭除欲习,便成就了离欲心。自觉持行律仪,所爱所乐,都无违律而得随顺,这人即时合于梵德,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梵辅天。

原文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提。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温陵曰:已离欲界八苦,故曰苦恼不逼、已离散动欲心,故曰诸漏不动。俱舍云:此名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得轻安乐也。)

白话解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戒行清净,心生明悟,乐作梵天之主。这人即时能统领梵众,为大梵王,这样的人所到境界,称为大梵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不再受一切苦恼的逼迫。虽未修入真三摩提,但自己的清净心中,已不为诸漏所动。这三天称为初禅天。

二二禅

原文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1。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成琉璃。)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提。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温陵曰:二禅离忧,得极喜乐,故云忧悬不逼。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已伏粗漏,则业渐劣,行渐胜也。俱舍云:此名定生喜乐地,为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

【注】

1寂湛生光坐禅之时,两眼轻闭,常人眼前只见模糊的光影。当澄心不动时,便见眼前光明景象。此光是心精所发。

白话解

阿难,梵天之王,统摄梵天,梵行圆满成就,渐入佳境,当澄心不动时,寂湛生光,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少光天。

诸光相耀,照耀无尽,映照十方界,都变成通体透明的琉璃,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量光天。

以此圆妙之光,反观自己身心,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光音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已得禅乐,不受一切忧患所悬。虽未入真三摩提,但于清净心中,已断伏粗漏。这三天称为二禅天。

三三禅

原文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温陵曰:由上圆光教体披露妙理,发成精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是乐非境,乃出乎净性,恬泊寂静,名寂灭乐。而净犹劣,则能通而已,未能成也。以犹劣故,名少净也。)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温陵曰:净空者,离诸喜动、不缘物境之定相也。由是充扩,使净相无际,协乎妙性,故身心轻安而性乐成矣。以无际故,名无量净也。)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温陵曰:净空无际,故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则性乐归托于是矣。以一切圆净,故名遍净。)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提。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温陵曰:具精行性乐,名大随顺,故安稳无量也。欢喜毕具者,此名离喜妙乐地,谓心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

白话解

阿难,二禅天人,修习光音法,光色灿烂,音声美妙。修行成就,渐得寂灭之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称少净天。

眼前显现明净虚空,身心无限轻松安乐,入寂灭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量净天。

身心内外,一切圆净,成就至净功德,专心托于禅乐,一切归寂灭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遍净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一切得大随顺,身心得大安稳,无量安乐。虽未入真三摩提,但已在安稳之中,生大欢喜之心。这三天称为三禅天。

四四禅

原文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吴兴曰:三禅无下界苦因,虽名为乐,乐久必坏,坏亦成苦,今既舍乐苦,则不生地持,名此为舍俱禅。温陵曰:自此以下明四禅,凡有九天。然四禅报境,但有三天,第四无想,乃第三广果别开,皆凡夫报境。此四之上,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净虑,与凡夫不同。)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白话解

阿难,再说,三禅天人,苦因已尽,身心再无烦恼忧患之苦,但禅乐境界并不常住。久乐必生变化。

修禅之人,苦乐之心,全都舍弃,灭尽粗重相,生发净福性。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福生天。

心悟胜解,无苦无乐,清净圆融,此后都得随顺,穷未来际,无处非福。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福爱天。

原文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1。如是一类,名无想天2。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3。

【注】

1前半劫灭,后半劫生外道以为死心不动、身心俱灭是真功夫。其实,除非他死了,否则,永劫做不到在禅中身心俱灭,只不过灭了又生,所以说它们前半劫灭,后半劫生。

2无想天无想是外道所持的观点,所以说无想天是外道所居处。

3四禅下面所说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五不还天,仍属四禅天。

白话解

阿难,修行到了福爱天,从此分两条路:

若已得无量光、无量净,到这时,福德圆明,广获福报。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广果天。

若已经厌离苦乐,于苦于乐,舍之又舍,舍身舍心,直至身心俱灭,身如槁木,心若死灰。这人以生灭心为修行初心,不可能了悟不生不灭之性,于五百劫中,可说是前半劫灭,后半劫生,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想天。

阿难,入了这四胜流,虽然修行者还未入无为真不动地,但已不为世间一切苦乐所动,心有所悟,功用纯熟。这四天称为四禅天。”

五不还

原文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1,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注】

1下界九品习气欲界贪、嗔、痴、慢、身见、边见,色界贪、痴、慢,共九品恶劣习气,称为下界九品习气。

\

白话解

阿难,此中还有五不还天。已经灭尽下界九品习气,忘苦忘乐,一时都彻底灭尽。不会再停留在四禅以下诸天的境界。因此,一切都能舍心坚固,永不退还。

阿难,灭尽苦乐,心无烦恼冲突,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烦天。

心专一处,与客尘不交,无所缘处,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不会有前尘影事等尘垢,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善见天。

洞照远近,见性无碍,精微皆现。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善现天。

究竟了解一切因缘,穷尽色界种种胜境,悟色性入无边虚空,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色究竟天。

原文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白话解

阿难,这五不还天,即使是四禅四天之王,只能钦闻,而不能达到如此境界的知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的圣道场地,都是功德完满的阿罗汉在那儿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知见。

阿难,从初禅到五不还,共十八天,都离了情欲,但还为形所累,还为色质所碍。到此为止,都称为色界。”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