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标题

慧律法师简介

来源:大悲咒原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5 09:12:19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全名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识,乃发心以振兴圣教,正法重现为己任。自此既深入经藏,精勤不辍。1979年净土专宗研究所毕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简介


  慧律法师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全名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识,乃发心以振兴圣教,正法重现为己任。自此既深入经藏,精勤不辍。1979年净土专宗研究所毕业,于凤山莲社依煮云老和尚披剃,又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跟随广化律师学习,深受器重,并委以培育僧才的重责大任。

\

慧律法师大事年表


  1953年(1岁) 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四湖乡林厝村。  1960年(8岁) 就读北市大同国小。  1966年(14岁) 考取北市成渊中学(初中)。  1969年(17岁) 考取北市建国中学(高中)。  1972年(20岁) 考取台中逢甲大学水利工程系,自此初闻佛法,并加入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  阅读《释迦牟尼佛传》,遂发悲愿,使众生体认生命的真谛,破除迷信的观念,让有缘的众生增长智慧和勇气,努力积极面对种种试炼,又能 超越现实的困境,真正达到心灵的安详自在。  1973年(21岁) 于南投水里莲因寺皈依忏云老法师,法名心谦。  1979年(26岁) 于凤山佛教莲社,依煮云老和尚披剃,法号慧律。  1980年(27岁) 于高雄龙泉寺受三坛大戒。  1983年(30岁) 任美浓雷音寺住持,闭关修行,研读藏经。  1987年(34岁) 在台北中华体育馆弘法,闻法信众高达九万人次。并陆续应邀至各单位、各大学演讲,使社会大众及知识份子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追求精神层次的提升和心灵自我教育在台湾一时蔚然成风。  1989年(36岁)创建高雄文殊讲堂,有系统的开讲各部经论。  1990年(37岁) 成立财团法人文殊文教基金会,积极推行心灵净化的活动,并发扬慈悲  喜舍的精神,济贫扶困。  应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讲。  当选建国中学杰出校友。  1994年(41岁) 接掌佛兴寺(花莲)。  1995年(42岁) 应邀至菲律宾演讲。  恩师明旸上人委以曹洞宗四十八代、临济宗四十二代之祖位。  同年于台北林口体育馆讲演《达磨大师见性论》更缔造20万人听讲之盛况。  1996年(43岁) 接掌静观寺(高雄六龟)。  应邀至新西兰(奥克兰、基督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演讲。  应邀至日本演讲。  1998年(45岁) 应邀至美国(檀香山、洛杉矶、旧金山)演讲。  创建慧律精舍(南投鱼池)。  1999年(46岁) 应邀至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厦门)演讲。  应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讲。  2000年(47岁) 应邀至印尼演讲。  应邀至加拿大(温哥华)、美国(纽约)演讲。  2005年(52岁) 应邀至新加坡、印尼、香港演讲。  2006年(53岁) 应邀至香港演讲。  2007年(54岁) 为使正法重现,应大众之请于该年1月5日起在高雄文殊讲堂国语演讲《楞严经》,截止到2012年7月初楞严经系列讲座全部圆满。出版到第13单元,(共16单元)将尽快全部出版齐全。  2008年(55岁)于该年12月30、31日应邀至马来西亚演讲弘法,全马208个佛教团体共襄胜举,为马来西亚佛教界一大盛事。  2010年(57岁)于该年5月15、16日应邀至香港弘法演讲《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  2011年(58岁)于该年8月7日于台湾彰化中部全国供佛斋僧大会演讲《第一义谛》。  2012年(59岁)于该年7月15日起开讲最新系列《楞伽经义贯》。  应邀于8月26日至台湾彰化中部全国供佛斋僧大会演讲《第一义谛-第2集》。  应邀于9月9日至台湾大台中市-大台中国际会展中心演讲《摩诃般若与涅槃妙心》。

慧律法师个人作品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帮助您透视生死  慧律法师  人活着的时候,往往迷迷糊糊的造业,死的时候,又被业力牵引,仓惶无奈的离去。没有修行的人,对生死皆无法掌握,只能任由身边的人随意处置。可叹的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空,我们必将面临死亡,所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  佛教看待死亡的态度,是既科学又实际的。慧律法师自接触佛法至今,已参与过不下三百次的助念,处理过许多临终者的善后。将这些丰富的经验,整理成册,遂成本书。每一则注意事项,配合法师遭遇的各种状况,归纳出不同情形的因应之道。诸如:怎样判定死亡、不可让亡者所执着的人靠近、若急救无法延长生命,则放弃急救,以免徒增亡者痛苦、不可在亡人面前哭泣、不可急于更衣或移动遗体、刚断气不可立即火化或送殡仪馆、不可烧纸钱及往生钱、助念应遵守的原则、往生被、咒轮和金光明沙的用法等,皆有深入而详尽的解说。

  佛教与人生

  若未遇佛法,此生根本毫无意义  一九九0年五月,新加坡佛友邀请慧律法师前往演讲,法师慨然允诺,遂于金文泰体育场举行三场佛学讲座。此次共聚集数万听众前往聆听。演讲当时,全新加坡大雨如注,唯独场内未降滴雨,使演讲得以顺利进行,佛法之不可思议,难以言宣。  本书将此三场演讲内容辑为一册,文分三大章:佛教与人生(一)、(二)及佛教与轮回,重点首在厘清吾人对佛法的观念。实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是超越此二者的。它主张缘生、缘灭,众生随业力所感,而有不同的生命型态。法师钜细靡遗地讲述生命的真义,佛神的区别、放下与放弃的分野、算命与认命的差异,及遂行快乐人生之道的妙方,平实地指出减少烦恼二大原则和增进快乐的三大要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法。因此,佛教与人生(一)、(二)在揭示佛教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而佛教与轮回则在阐明佛教的死亡观。对于业力、促成轮回的因素详加探讨,并旁及面对死亡时,正确的处理方式。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韩国行有情众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员,重复着演出痛苦的悲剧。对生的迷惘,对死的无知,造成无数的错觉。殊不知生乃死之开端,死为生之肇始,生死死生,形成恶性循环。如何突破人生的迷梦,在大限之日洒脱地谢幕,是每个人所企盼的。  书中告诉我们,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周遭的人事物,才能免除对死亡的恐惧。并强调,唯有将身心的妄执,布施给空性;将安详喜悦,布施给众生。方能缔造觉醒的人生,深谙死亡的艺术。  何谓众生?集一切烦恼而生,名为众生。众生每每因强烈的自我意识,而无法超越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是以,法师苦口婆心地殷殷劝诫:有起心动念,就有生死。执着即为苦的根本。若欲解缚去缠,唯有修行一途。然而修行需及时,从活生生的实例中,可以得知,无常随时会降临,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因此,法师主张应理事圆融,有理体的诠释,也有事相上的用功。除了念佛,亦兼可辅以持咒。

  净土圣贤录易解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皆可听闻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但西方净土究系幻想中的乌托邦,抑或真有其事,则是徘徊于净土法门之外的佛弟子,所亟于去探索的。要证明极乐莲邦绝非虚构,让人深信切愿,并进而努力修行,最具说服力者,莫过于实际的往生例证。  《净土圣贤录》所载,为历来往生西方贤哲之事迹。年代则远溯晋朝以迄今世,人物则涵括僧俗二众,乃至鸟兽物类,于净土教主、诸圣众之修行及愿力亦详加阐述,以启发行者之菩提行愿。书中所载之往生者,皆依佛说,放下万缘,一心持念弥陀名号,而预知时至,临终蒙佛接引,见光、闻香、天乐鸣空、相貌庄严等瑞相不一而足。然以原着所成年代既久,文辞艰涩,未能广泛利益大众,遂耗时四载,以白话翻译,在不损其精神原则下,用简明通畅之词句,赋予此书新的风貌,并名之为《净土圣贤录易解》,用意即在使人易读、易信、易解、易悟、易入、易修持,俾令一切众生成  就净土道业。 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净土法宝。如果您对净土仍有质疑;如果您修持多年却不得力;如果您想超越轮回之苦,那么,这将是一部可令您当生成就的好书。

  临终备览

  ⊙凡是会死的人,都应阅读的一本书。  我们没有拒绝生命的权利,更难免除对死亡的恐惧。放眼古今,纵令才高八斗、富可敌国,乃至叱吒风云,皆终归一死。既无法逃避死亡,就应当正视它,解决它。  当死神降临,不论生者或亡者,辄多束手,不知所措,甚或妄加施为,以致陷亡者沉沦苦海者比比皆是。当知,在命终之际,乃神识升沈关键,如何方能令亡者蒙受真实利益,即在此一举  是以妥善处置临终事宜,诚为每个人今生必修之课程。  让众生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做允当之措施,并进而了生脱死,即是本书编撰之宗旨。文分十三章,首先研究死亡,介绍佛教对死亡的看法,并建立正确生死观,以提升死亡品质;次则探讨神识(俗称灵魂)是否存在,以及死亡后至投胎前中阴身阶段,其形体、饮食、寿命等,再论及正确临终处理方式,条列十九项重要措施,并详述缘由。此外,尤重视助念,对于其意义、应备物品、注意事项、程序,以及种种特殊状况之处理方式,皆一一说明。又如断气后处理原则和各种利益亡者之作为咸皆缕陈。其他如设置灵堂、殓、殡、葬仪、僧伽之临终及善后,悉无不备。书中多以科学临床实例为佐证,堪称临终处理之必备宝典。

  临终切要

  本书系将《临终备览》的纲领和重点整理成册,方便急需运用此书者,能切确掌握时间点,圆满处理临终事宜。

  慧律法师开示录

  听闻佛法在精不在多。既入宝山,随手摭拾一句,即可终生受用。修行的远程目标在超越生死,成就佛道;近程目标则在歇却心识,当下解脱。  在五浊并陈的红尘中奔波,真可谓是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因此,本书即针对各阶层的众生,所面临的诸般人生困境,给予适切的开示。书中篇章计有:世间相、诸行无常、譬喻、信行门、方便门、忏悔、福与慧、观照、般若之行、慈悲喜舍、一实相、究竟及解脱品,始于世间相,而终于究竟解脱,此亦为佛法本旨。  用众生的心态过日子,势必饱受束缚,烦恼无尽。如何生活在现实里又超越现实,便须运用般若智慧,用虚空的胸量来面对一切境。实则从烦恼到解脱,其间不过一步而已。本书一针见血地指陈人生真相,并带领您跨越局限的思维模式,开展新的思考空间。若能恰如其份地运用在生活中,必将获得佛法的真实受用,日日极乐,天天开怀。

  清心语录

  世间人长劫迷惑,处处贪着,又因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是以认假为真,妄生烦恼。其所以无法挣脱痛苦的樊笼,往往在于死执一个观念不放,致枉受束缚,令心不得解脱。执此迷梦之际,倘能以智慧的言语,给予当头棒喝,具反省力者即可破迷启悟,甚或转凡成圣。因此,切莫等闲视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或许能挽救濒临破碎的心灵,甚至捡回一条人命。  自慧律法师弘法以来,对佛教由迷信转为正信者不知凡几;由绝望边缘重燃人生希望者不可胜数。他的谆谆言教,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恼众生,带来一份清凉。有的人不辞千里而来,答谢救命之恩;有的人则自远方捎来无限的感激。由于法师的开示,使他们的人生全然改观。有人说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人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让他停止了对外相的追逐;有人说一个人不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使他改变了对一切事物的态度  基于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誓愿,法师把讲经的精彩片段、令人激赏的警句及值得玩味再三的法语,加以编纂,辑为一册,名之为《清心语录》。应知方便即是究竟,语言文字即是圣者心要,只要善用,必获清凉。

  慧律法师佛学问答录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然而有幸听闻佛法,在修行的路上仍有许多困惑及逆境。本书乃慧律法师对前来请法的大学生,所做的回答。对象虽为大学生,但对有志修学佛道者而言,亦已明确指出了修行的心要。  在访谈中,法师揭示了学佛要有~~长远心、慈悲心及菩提心,并说明此三者皆不离心,是以,修行人即是善用心的人。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形式或仪式,当观照内在,去除贪、嗔、痴,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此外,又提醒大家,学佛当具足三项条件~~亲近善知识、要有好的环境以及要能自觉。  因为了知轮回之苦,所以发心修行,但却忘了,念头的转换即为轮回;情绪的起伏亦是轮回,若以意识心念佛,而非由本性散发出来的自性念佛,要到达彼岸,终不可得。法师以自己多年修学参究的体验,剀切地提出建议,修正初学者错误的观念。若希望在菩提道上一日千里,突飞猛进,那么,这将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佛心慧语

  慧律法师本着发佛陀之慈心,撰智慧之语言。的宗旨,将历来祖师大德的教诲、古今圣贤的名言,以及其自行参悟,体会所得,加以搜罗,重新分类编纂,并附上精美的插图,而成此书。  本书一套四册,全部内容包括:自觉、自悟、自识、自在、明心、明智、明理、明见、养道、养德、养性、养气、见益、笃学、律己及修身等单元。其所探讨者非仅励志,兼可修身。因此,除了砥砺修持之外,对于品行的陶冶、处世的态度、待人的分寸、做事的原则,皆已明白昭示,吾人所应依循之方向。  每一则名言的背后,都是生命的苦难所琢磨而成的珠玉,应当覃思再三,将字里行间的般若智慧深植心中,则在缠凡夫亦能顿悟解脱。欲净化社会,当先净化人心,欲净化人心,当奉佛法为圭臬,用慈悲与智慧化暴戾为祥和,化垢染为清净。

  佛心禅话

  禅者,佛心也。以智慧观照,透视万法不可得,乃是最直截了当的见性成佛之道。只因未能悟明心地,致使群迷虚生浪死,枉受轮回。纵经累劫修行,未能究竟,终不得解脱。  历来祖师参究心源,彻见本地风光。其所言别无枝末,字字般若,可令有志修学者直趣菩提。  有鉴于此,慧律法师特集合诸祖言论、禅诗、禅话,共为一帙,全套六册。若能虚心领受只言片语,屏息诸缘,离妄想执着,于一切境,莫起欣厌取舍,一日灵光乍现,悟道即在刹那之间。

  慧律法雨

  在溽暑肆虐的艳阳下,背负着五欲六尘的行囊,毫无目的地游走在生死轮回的十字街头,此刻,应当有一阵及时雨,来浇熄旅人对生命的质疑。在扰攘纷争不断的人世间,您是否也曾有过相同的期盼?  当内在的心境随着外在的环境而转时,我们就是那个顶着骄阳赶路的人;因为别人的错误而痛苦时,我们就是那个顶着骄阳赶路的人。世上种种虚幻的繁华,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刺激,却无法获得永恒的快乐,因为,凡事以眼、耳、鼻、舌、身、意所求得的,都不免曲终人散,唯有体悟到世间无常,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方能享受真正的生命。  面对生存的压力、情感的无奈和永无止尽的挫折,该如何放下,找回内心的宁静呢?本书将告诉您正确的修行观、超越的生活观和积极的生命观。如果我们能够拓展精神层面的范畴,停止物质欲望的追逐,明了无明与业力的根源,挣脱意识的惯性作用,回光返照,精进用功。如是遵循不悖,假以时日,自可安住于无量喜悦、安详中。

  修行法要

  本书收录慧律法师主讲的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以及顿悟本心等三篇记录。  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旨在劝导修学佛法者,透视人间的情爱纠葛与无常,并策励其坚信净土法门,揭示学佛者应掌握的重点,举出行者易犯的通病,使见闻者能在菩提大道上,持之以恒,奋勇迈进。  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指出修行的诀窍。何以经年累月精进用功,却不得力?吾人修持的心态和病根何在?该注意的是修行的方式抑或自己的起心动念?本篇皆逐一精辟地分析,更列出可依循的方针,可供有志佛道者参考。  顿悟本心乃一九九七年,于台中县万佛寺对佛学院师生所讲。本篇提纲挈领地就事与理,体、相、用之间的关系详加阐述。以心具足万法为始,而以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总结不二法门的义趣,若能悉心体悟,必得修行三昧。

  断除四烦恼

  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是造成烦恼的原因。要能够自在无碍,就必须捐弃此四大烦恼,建立正确的心态。本书建议佛弟子应坚持对佛法的信心,体认娑婆世界的逆境本属自然,努力精进,常怀惭愧心,遇事但求检讨自己,不去责怪他人,不贪,不嗔,不痴,摆平自己的内在,便能拥有最珍贵的宝贝~~那就是安详的心态。舍却无谓的烦恼,并常行布施,慈悲一切众生。  学佛就是不断致力于解决内在的矛盾,能够掌握自己这颗心,就找到了真正的道场。本书虽是精简的小册子,但却是佛弟子生活、修养的重要指导原则。

  茅蓬语录

  本书搜集了古今中外的哲言名句,以及慧律法师修行心得,加以分类编辑,全书共一二五单元,一万多句名言。  在所有动物中,唯有人类能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一句嘉言,足以鼓舞人心,改变一生,让迷失的人,找到生命的方向。这套书中所收录的格言、谚语,在历经时空的波涛,仍遗留在人间,迄今犹让人津津乐道。这些结合了智慧与经验的珠玉,正是人类最珍贵的心灵财产。我们或许不能为子孙留田地、财产,但我们可以将前人的经验、对生命的态度、处世的智慧,透过书本作具体的呈现。我们或许无法成为物质生活的富豪,但藉由心灵的提升,便可以成为精神生活的贵族。这便是编纂此书的宗旨。但愿在新世纪之初,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留下永恒的烙印。

  祈愿正法重现

  佛教徒在宗教信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对于世尊的教法是否能有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值得去关注的问题。佛法的八正道,首重正知正见,可见对于佛法的认知是否正确,关系着修行的成就与否。  法师就是为了破除一般人对佛教的错误见解,因此不厌其烦地把佛法与修行的重要一一阐述,让读者能了解何谓正法,以及修学入道的途径。最重要的是,本书把许多人常有的误解,诸如:神佛不分、误以为佛教是消极悲观等,详加解说,以厘清对佛教的看法。此外,对于修行人常犯的毛病,更是当头棒喝,把修学佛道却不能受益的原因,苦口婆心地加以分析。  本书的完成是为了让大众对甚深微妙的佛法,能有正确的认识,再将正法深植在众生的心中,让大家能体会法的珍贵,从而运用在生命的每一个动点上,那么,正法重现将是当下就能实现的真实体验了。

慧律法师讲解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慧律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慧律法师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慧律法师更多慧律法师讲解

慧律法师心得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慧律法师《禅》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谈初发心》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从心开始》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心慧语》慧律法师更多慧律法师心得

慧律法师入门知识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慧律法师什么叫做修行?在家众要怎么修行?慧律法师更多慧律法师入门知识

慧律法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