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原文网
标题

法华文句记 第二十三卷

来源:大悲咒原文网作者:湛然大师时间:2019-06-25 11:22:25
法华文句记 第二十三卷唐天台沙门湛然述释五百弟子受记品先标五百故须作受字。五百是数等非要。上二周下问也。次上为下答也。亦具四悉。初文世界三品异故。又上来下对治除嫌恶故。又默念下为人生大善故。又权实下第一义理非言念故。上来何意下但是释疑非四悉数。我等于佛下述领不及。上中根闻譬。具领五时及法身地。中止方

法华文句记 第二十三卷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释五百弟子受记品

先标五百故须作受字。五百是数等非要。上二周下问也。次上为下答也。亦具四悉。初文世界三品异故。又上来下对治除嫌恶故。又默念下为人生大善故。又权实下第一义理非言念故。上来何意下但是释疑非四悉数。我等于佛下述领不及。上中根闻譬。具领五时及法身地。中止方便见胜应身。如来犹斥领所不及。我今闻此虽欲领会。岂能逾于四大弟子。当知所领之外不及处多。是故亦云所不能宣。然闻迦叶身子具领。如来委述非全昧旨。但仰佛法高深。未敢逾于先悟耳。助宣我法等者。若以本望迹。岂不曾于过去佛所。或助单半单满等。而必须满中相带及开等耶。对于今佛出五浊世。宜引开权废会等化。是故皆从同类以说。如文殊引往光照东方。岂无余途引同例耳。自舍至方便也者。若据除佛之言。补处亦应不测。既其不测本迹难量。何但曾于过去诸佛。亦可本与过去佛齐。就过去佛本复难量。或当亦是过去佛师。何但齐耶。言七方便者。且以偏圆相对论耳。故知远本冥寞良难。若尔。此是迹中本耳。六波罗蜜互相收摄。具如止观第二记。大品富楼那品六度互严。在文可解云云者。经文相状对义分明。又如诸文所列五时。纯是善道者。于中亦有差品不同。若无女人必无恶道。或时有女人亦无恶道。如阿閦佛国。虽有女人而无女事。无量寿国二种俱无。不同之相不可具列。但以乘戒各有三品。互相交络。略可准知。月藏第九法食等者。法食闻法也。如安养界下品生人。在莲华中。常闻弥陀观音说法。法喜食者。闻法欢喜。正闻属法食。闻已为喜食。禅食者。谓以禅法自资不须段食。或可法即是喜。月藏第五十善各十功德。亦与净名十善是菩萨净土意同。故一一文末皆云后作佛等。彼第五经信敬品云。戒清净平等所谓十善业道休息。休息杀生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者断恶习业。四者少病决断。五者长命。六者非人所护。七者无诸恶梦。八者无怨。九者不畏恶道。十者命终生善道。若能以此息杀善根。回向菩提必到菩提。成无上智。到菩提时彼离诸害仗。长寿众生来生其土。下九并十。从若能已下去并同。故菩萨因时行于不杀为净土因。而自不杀教他不杀等。四法具足。后成佛时十类众生同生其土。故净名云。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等众生来生其土。故智论中菩萨行于一行。皆具四法方成净因。身子示嗔等。具如止观第二所引。文中正意语示为凡夫外道。故云三毒邪见。但兼出于示小乘习。示通二义故更言之。云云者。令具引事列行。兼诸圣者各有偏示。陈如等者

问。若其居首别记。何不初周记耶

答。大小缘别两初不同。引物希向。二意各异。垂迹之法不可一准。譬说有二至显实者。皆云领法譬者。故前开譬本中。直作开权显实。则应三周及信解五百领解文也。三节开文意在于此。言譬如有人即二乘人者。二乘机耳。小机当起尔时犹大。醉有二义与前堕落中二义意同。初是幼稚譬着五欲。但如法师常不轻等。或一句结缘。次是善弱或五品初未入相似。故云弱耳。以由结缘厚薄不同。遂名无明以为轻重。故云醉有二种。当知贫人本来先醉。如蒙肴膳受已而卧。三教助道犹如肴膳。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也。肴膳食已便消如方便教非究竟益。往在大通佛所。未结大缘已前历诸味中。并闻三教。及至法华虽闻圆顿。但成结缘如系珠也。无价至真如智宝也者。此是约教乃以了因而为系珠。教中诠理故云真如。教是智用故云智宝。约受化者。教能生智亦名为智。宝有二义。俱是智家之宝。系其衣里者。初结缘时具足二衣。具惭愧故。有信乐故。方能结缘退大堕恶则无外衣。若约现无信乐乃似内衣亦无。且据当时所系内种仍存与本信俱。义如内衣犹在。但是衣弊非全无衣。故亲友示还示衣里。即是示本惭信时也。据此而言无衣系身理亦无失。起已游行至求于小乘衣食者。应更求于宝衣天馔。而但求于才蔽身之衣。劣充躯之食者。由向他国故也。文中二释他义皆成。若论有求今日稍切。故云厌苦等。若魔佛相望等者。今日初得小乘之他。且从大小以说。故知若往他国求济。非但衣食不充。亦迷所系之宝。示珠之友居本土故。劝贸譬得记作佛意者。珠虽价直无数众宝。必须贸易方有济用。了因内解虽复究竟。必以种易现。以昔一解一切解。而贸一行一切行。珠体不竭贸亦无穷。故须更听更修方显宝之功用。如华严中得摩尼珠。十种莹治方能雨宝。解行相称方堪佛记。从是已后则具有寂灭忍衣。首楞严食自行化他无量众宝。无功用位彼此不穷。三周皆有此意者。若以系珠望上二周。法说但在佛树者。初坐道树思用大时。以法说时未论往古。且据现文。若譬周中在二万亿佛。彼亦未论尘点界故。然上中二周岂不亦有于大通佛所曾系珠耶。如探领中尚领法身。岂止道树。且约现文耳。但由根利闻便信解。不假指昔。是故末论故前文中以发轸学小为中间故。不唯在道树时也。某年等言。亦唯在秽不通二周。无量佛宝者。宝由贸得故。亦可云得佛之宝。即利他也

释受学无学人记品

因缘初文应具四悉。学无学别即世界。见道位即为人。修道位即对治。无学位即第一义。又得记即第一义。约教者。三教如文。研如来藏去圆教。又如通序中释若约观心者。六即之中究竟即为无学位。余四名为学。理即非学非无学。又六即者。通皆非学非无学。分真已去而学而无学。云云者。如向略举。二人在上数中者。在多知识中列。今之得记何为在此。答中总论得记。在千二百中。仍是下根中之上流耳。虽有多人所识意为引下根故也。若尔不答上问。问意何不同上周。今答中但云下中之上。如何称问。然非上者为引实故。四悉檀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之者众则危。...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人自有恶人磨...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

恶有衅,虽贵罚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恶有衅,虽...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古诗原文[挑错/...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悖...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手机版 网站地图